浅谈中国滑雪经营的安全问题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张贵海 随着1996年“亚冬会”在黑龙江省亚布力的召开,“滑雪”这一运动在中国的雪域上如一朵雪莲花蓬勃绽放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1996年的全国4家滑雪场到今天在长城内外、大江南北,已有360家之多。滑雪运动已形成了一种产业,以滑雪场为中心的滑雪旅游已成为冬季旅游的主题之一。 黑龙江省的滑雪产业得天独厚,起步最早,滑雪场数量最多。特别是政府的支持和指导,使滑雪产业的发展年年都上新台阶。据黑龙江省旅游年鉴的有关资料统计,以滑雪为主的旅游收入占黑龙江省全年旅游收入的2/3。滑雪产业的兴起,使昔日贫穷封闭的深山老林展现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,白雪变成了白金。 随着科技的进步,以天然雪为主、以人工雪为辅的雪场不仅仅局限于高纬度的寒温带区域,近年来,北雪南移更成为一道道景观。在长江以南相继建立了几家滑雪场,在上海和深圳、北京也相应建了四季皆宜的室内滑雪场,滑雪产业渐成一种全国性气候。 滑雪产业的发展掀起区域经济的热浪,雪场建设进入了快车道,十年之内,滑雪场数量增加了十倍。特别是自2000年以后,雪场建设一日千里,突飞猛进,各地以滑雪为招牌的冬季旅游如火如荼。滑雪场的开发和建设,从某种意义而言,为山区和林区农民谋得一条致富路。但是雪场建设和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已暴露出来,如环境问题、资源问题、安全问题等等。本文拟就滑雪场经营中的安全问题,浅谈一点自己的观点。 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“生产安全”,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会议都就此问题三令五申。但是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却未能消失。对滑雪场来讲,大大小小的事故一般不会引起官方注意。社会普遍认为滑雪是一项极限运动,危险与快乐、刺激相伴。即便有一点事故的发生,大家也见怪不怪,认为在所难免。甚至的有滑雪场经营者认为,过分强调滑雪安全问题是少见多怪。 下面这组数据是我们从黑龙江省某滑雪场收集到的,虽然不够全面,但可以略见端倪:
根据我们对各种情况的分析,认为造成伤害的原因可以分如下几种: 1. 由于场地维护不当,比如在滑雪者雪道上滑雪速度太快,向终点冲刺时防护网缺失或防护网没起到作用致使滑雪者撞伤,占全部受伤数量的37%; 2. 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伤害,比如索道拖杆失灵,索道变速拖拉,这种原因造成的受伤占总受伤数量的10%; 3. 由于滑雪器材陈旧造成使用者操作不灵引起的伤害,比如滑倒时固定器不能脱落,滑雪板韧锋钝化,不能有力切雪定向,滑雪板严重老化,等等,占受伤总数量的30%; 4. 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伤害,比如动作不正确引起的摔伤等,占受伤总数的23%。 为防止和杜绝各种因素的伤害,我认为应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治理: 一、 建设滑雪场建设规范; 二、 建立滑雪场设备器械约束条款; 三、 明确滑雪场监查方案; 四、 实行滑雪场保险制度,象车辆驾驶交强险一样,施行依法赔偿制度; 五、 尽快完善滑雪场安全体系和认证工作,不能搞一劳永逸的“S”级评估; 六、 建立器材强市报废制度 滑雪旅游,在我国刚刚起步,建立行之有效的产业规范,刻不容缓。安全第一,以人为本,应是行业管理者和产业经营者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|